警 情 提 示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近年来,手机、小灵通、住宅电话、银行卡、互联网等现代通信及应用手段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犯罪的工具。不法分子抓住一般人群的普遍心理,不断翻新花样,有些群众因缺乏辨别常识和防范意识而被骗去钱财。现将一些近期常见的诈骗作案手法告之于众,希望广大群众提高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一 电话欠费诈骗
作案手法:犯罪嫌疑人冒充电话局工作人员,通过拨打被害人家中电话,谎称事主家中电话欠费,主动将被害人电话转接给自称的“公安局”,让事主进行核实,假冒的警察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帐号已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犯罪(如洗黑钱、涉嫌诈骗等),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转帐保护,并主动将被害人电话转接给银行经理,让事主进行核实和转帐保护,假冒的银行经理要求被害人将个人名下所有存款都转到两个或三个银行的账号上,并要求事主到ATM机上按照其指令进行操作,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
1.如果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一定要注意,对一些既不像正常座机号码又不像手机号码的电话不要理睬,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家庭成员及个人信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如遇到可疑情况,务必与家人或公安机关联系、沟通。
2.如果有人以电信局工作人员名义打电话催缴欠费,或以公安人员名义调查欠费情况并索要个人信息,要提高警惕,要准确核实对方身份,同时要通过正常渠道核实欠费情况,不要急于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要牢牢记住“不要在陌生电话遥控下,在银行或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
二 汽车退税、话费返还、购房退税诈骗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利用电话、手机向受害人发送汽车退税、电话费返还、购房退税的虚假信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上将钱转到其设置的帐上。
防范对策:退还购置税等重大决策,国家相关部门不会通过短信方式通知,不要上当。
三 发短信谎报“消费信息” 诈骗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向你发出短信,称你的银行卡在某地商场、酒店等消费场所刷卡消费××元,或称已从你的帐户中扣除银行卡费×××元,如有疑问,可致电××号码查询。你一旦回电,不法分子就会冒充银行客服人员或公安机关金融犯罪调查科人员,谎称该卡可能被复制,想方设法让客户按其指示操作,实际上,完成操作后,你的资金就被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了。
防范对策:市民如收到此类短信,要看是否为各银行统一客服号码所发,如不是则无需理会。如有疑问,要致电相应的银行统一客服号码询问。各银行的客服电话均为五位数。建行客服电话95533,工行95588,农行95599,中国银行95566。
四发送虚假的劳务中介、特殊服务公关招聘广告信息诈骗
作案手法:不法人员以招工、某某大酒店招聘月薪万元的公关为名,发布虚假广告信息,被害人一旦与其联系,便以收取“介绍费”、“培训费”、“服装费”为由实施诈骗。防范对策:如要找工作,最好与用工单位面谈。
五 捡钱分钱诈骗及兑换外币诈骗
作案手法:犯罪团伙分工明确。其中一人故意掉一叠钱(系假钱)另一人上前捡钱而后提出与受害人平分。最后掉钱的嫌疑人返回以要检查受害人有否捡到钱为由趁机将受害人的银行卡掉包之后将卡中的钱领出;或其中一人找借口向受害人兑换外币(主要是币值很低币额很大的外币)另一嫌疑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合伙“唱双簧”骗取受害人大量现金。
防范对策: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不贪小便宜,这类诈骗手法就不会得逞。
六 “消灾”诈骗
作案手法:犯罪团伙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成员分工明确一环扣一环,先套出受害人的家庭情况,再利用受害人恐惧心理骗受害人拿出钱财进而调包达到诈骗目的。
防范对策:要交代家中的老人不要轻易相信街上所谓的“尼姑”、 “道士”、算命先生,遇有情况,要先找家里人商量。
七 侵害银行ATM设备盗码复制银行卡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用自制仿真读卡器套在ATM机上偷窥客户取款密码和银行卡卡号,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复制银行卡,再利用复制的银行卡在ATM机上取款,盗取资金。
防范对策:在ATM操作时,应注意周围是否有可疑设备,输密码时,最好用另外一只手遮挡。
另外还有诸如发布“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出售低价二手车、办理无息贷款、催促汇款、互联网出售廉价商品”等虚假信息诈骗以及ATM机旁贴假通告、假冒亲友熟人诈骗、假金元宝假手饰诈骗、办证制证诈骗等等,希望市民朋友们在现实生活中提高警惕,切实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遇有可疑情况,请拨打110或与芗城警方联系。
上一篇:谨防虚假信息诈骗